鉆孔成像儀孔內攝像成果在基樁成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采用鉆孔成像儀對鉆芯法檢測基樁的鉆孔進行孔內攝像,是鉆芯法檢測基樁成樁質量的一個很好的輔助手段,有效的彌補了鉆芯法檢測一些缺陷。從而為檢測人員提供了真實、直觀的檢測數據,使之對基樁的成樁質量作出準確的判斷。
下面,小編將重點介紹鉆孔成像儀孔內攝像成果在基樁成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1樁長判斷
采用鉆芯法對基樁的樁長進行檢測時,判斷依據主要為:①鉆機的鉆進速度;②鉆孔的返水顏色變化、漏水(樁底持力層裂隙發育)、噴水(樁底持力層存在裂隙且含承壓水)等情況;③混凝土芯樣的長度。 以上三個依據均存在其局限性。
對于依據①,如果持力層基巖為較硬或硬質巖,且樁底無沉渣,樁身混凝土與樁底基巖膠結較好,則鉆機的鉆進速度在樁底無明顯變化,無法根據此依據判定樁長。對于依據②,鉆孔的返水顏色變化、漏水、噴水等情況均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易造成樁長判定誤差。對于依據③,由于在鉆進過程中會對混凝土芯樣產生一定程度的磨損,導致鉆芯法所取出的混凝土芯樣長度會比實際樁長略短。當樁身混凝土強度較低,特別是有離析現象存在而無法取出柱狀芯樣的時候,則無法通過芯樣長度來確定樁長。 采用孔內電視對鉆孔進行孔內攝像,則可以不受以上因素的干擾,能夠準確的判斷樁長。
2樁底沉渣厚度判斷
孔底沉渣厚度對端承型樁不應大于50mm,對摩擦型樁不應大于100mm。在實際檢測過程中,由于鉆探工人的個人技術和責任心存在很大差異,對樁底沉渣的判斷存在很大的誤差,導致技術人員在進行成樁質量評價時出現不準確(偏差),甚至誤判的現象。 采用孔內電視對鉆孔進行孔內攝像,能有效的判斷樁底和持力層頂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并確定樁底沉渣的厚度。
3樁身完整性判斷
根據JGJ106《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規定,樁身完整性判斷主要是根據混凝土芯樣的連續性、完整性、表面光滑程度、骨料分布均勻性、斷口的吻合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蜂窩麻面、溝槽、夾泥、芯樣破碎等情況。以上要點大部分都能通過鉆芯法鉆取的芯樣進行判斷,但對于斷樁和局部離析等現象判斷難度較大。同時缺陷位置的深度和分布的長度難以較準確的確定。 采用孔內電視對鉆孔進行孔內攝像,能有效的解決鉆芯法存在的局限性。采用孔內電視進行攝像后,根據成像分析軟件輸出的檢測報告(即鉆孔孔壁影像剖面圖),可以準確的確定缺陷位置的深度和分布的長度。
4樁端持力層基巖的完整性
在貴州的巖溶地區,溶穴、溶溝、溶槽、溶洞排常常見,其在巖層中的分布形態奇形怪狀。通過個別鉆孔鉆取的芯樣很難較好的判斷持力層的完整性。鉆探顯示樁底持力層巖石較完整,主要呈短柱狀和柱狀,而通過孔內攝像可知,該處巖溶極為發育,呈串珠狀分布。通過孔內攝像的檢測結果,能直觀的了解到樁端持力層的情況,避免了對樁基檢測結果的誤判。